民营企业如何选好企业接班人
改革开放已经28个年头,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,有的宝刀未老,继续打拼;有的将企业交给下一代接班人,施施然退出江湖,安享晚年去了。
犹豫不决,引起的交接惨剧
第一代民营企业的交接班过程中,有的企业实现了顺利交接,有的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。但凡交接班,都是很烦恼的事情,稍有不慎,就造成了极大的变故。历史上最为典型的交接班换代悲剧,是唐朝初期的玄武门之变。
李渊入主长安后,在秦王李世民的运筹帷幄下,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割据政权,其他割据政权纷纷归顺了唐朝的中央政权,国家再次大一统。天下平定后,李渊在立太子的事情上犹豫不决,从而生出是非来,酿出了玄武门的悲剧。
李世民的功劳实在太大,同时掌管着国家军权。出于将来安全接管国家的需要,太子李建成联合李元吉,合力排挤李世民。隔年,李建成向李渊建议,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,借机砍掉李世民的兵权,并趁机除掉李世民。危急时刻,李世民先发制人,杀掉了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,并逼迫李渊退了位,由自己接管大唐江山。
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,之间的是是非非,已经无从考证。能够确认的是,李渊的三个儿子,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,确实出现过血腥杀戮,血腥杀戮的胜利者李世民,成了大唐新一代领导人。
现今企业的交接换代中,虽然没出现玄武门的血腥,但在巨大的利益冲突中,也出现了因为企业的继承,兄弟反目成仇的事情。
常州有家公司,建厂以来,一直顺顺当当,两个儿子在公司里,各管一个部门。在一家三口的全力经营下,企业一片欣欣向荣,高峰时节,职员数达450人之多。
随着老板年事增长,老板有意退出企业管理,把企业转交给自己的儿子,让儿子继续承担企业管理的职责。但到底选择哪个儿子,老板跟李渊一样犹豫不决。
两个儿子知道父亲即将退位,但还没有确定接班人的事情,都希望能够承担企业管理的职责,从而为最后继承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。于是,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核心员工,以便加大自己在公司里的权重,继承企业管理权,明争暗斗起来。
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市场压力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,企业的崩溃,大都是从公司内部高级职员的斗争开始,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斗争。这家企业也不例外。在两个儿子的争夺下,企业效益一落千丈,等老板发现事态不对时,企业已经走进了不归路。
跟唐朝的李渊一样,这位企业家在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,也是犹豫不决。直接后果是,企业在两个儿子的争夺中,最终破产,两个儿子自此也反目成仇。
犹豫不决,会给有资格继承的人带来误解,同时,会引发人的劣根性,往往会导致剧烈的内斗。作为企业家,本能的希望下一代人能够通力合作,不想对任何人造成伤害,从而才出现犹豫不决的状况,这种想法是好的,但结局往往与想法背道而驰。
干净利落,顺利的换代交接
在继承人的选择上,有些帝王做的相当到位,百年之后的事情,身前就巧妙的安排好。三国时期的曹操,就是这样的好例子。
曹操最中意的曹冲死后,曹操也为继承人的事情烦心不已。曹丕与曹植,各有特色,曹丕长于政治,但为人阴险,曹植长于文学,宅心仁厚。到底让哪个儿子做曹魏帝国的继承人,一时之间,曹操也难以取舍。
曹丕与曹植的幕僚们,各保其主,费尽了心思,为曹丕出谋最多是司马懿,为曹植划策最多的是杨修。双方你争我夺,都希望将来能够拥护自己的主子,继承皇位。
曹操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枭雄,在继承人的选择上,曹操明白,决不能优柔寡断、拖泥带水,必须在自己百年以前,做出明断。
儿子终归是儿子,不好处理,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,改变两个儿子之间的权势对比,让权势大的儿子做继承人,以便自己百年后,继承大位的皇子能够顺利接班,不至于出现大的动乱。
皇位最好是由政治能力高的人接任,曹丕已经成了曹操的最终选择。确认曹丕为继承人后,曹操的做法非常简单,杀掉曹植的老师,曹植最大的谋臣杨修。杨修是曹操的宠臣,更是儿子曹植的师傅。杀掉杨修,跟随杨修的幕僚,自然明白,已经不能继续跟随曹植,大部分会散去,转而跟随曹丕。曹丕接大位后,即使有人继续跟随曹植,因势力完全不对等,也无法闹出事情来。
中国历代皇位的争夺,向来异常血腥,像曹操这样,仅通过杀掉一位心爱的大臣,就解决掉继承权的难题,实在精妙。
苏州一家制造公司的老板,采取了另一种办法,提前培养继承人,也获得了交接换代的平稳过渡。大儿子25岁时,老板让大儿子担任了总经理助理,协助治理企业。至于小儿子,参加工作后,只让他在某省担任销售总监。
几年后,大儿子已经对公司总部了如指掌,对公司的经营也是轻车熟路,此外,公司总部所有的干部,均由大儿子招聘选拔而来。又过了两年,老板决议退位,将公司交给了大儿子。
曹操与苏州这位老板的换代交接,异常顺利,几乎没有出现变故。这样的交接班,是每位企业家都希望的。交接班的问题上,不能拖,也不能含糊不清、犹豫不决,如果像前文所述,往往会出事,只有正确的应对,才会避免出现前文提到的惨剧。
不管是什么企业,都存在交接换代的问题,即,继承人的选择。这方面,笔者认为,要做好交接换代,实现企业平稳过渡,企业家们应该注意三点:
及时培养。最合适的办法,是及时确定继承人,并让继承人早早介入企业管理,让继承人在企业内部,熟悉企业经营、并打造继承人的势力圈。即使自己突然变故,因为继承人已经拥有足够的势权,企业能够正常的发展下去。根据各继承选择项的喜好,进行早期的分别培养,像苏州那位企业家一样,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。
权势配给。并非所有的企业家,能够早早认识到交接换代的问题,能够将各继承选择项进行分别培养。出现类似曹丕与曹植的情况时,还是要尽早确立继承人,并将非继承人的势力尽最大可能的消弱。如此,也能够实现平稳过渡。
适时交权。继承人培养到位以及权势配给好后,需要适时交权。在中国,很多事情都坏在拖延上。这是一种心理暗示,会让低权势的继承选择项认为,当前的公认的继承人并不合格,自己存在继承的机会,从而生出不必要的是非来。适当的时候,将权利交给心目中的继承人,彻底断绝其他继承选择项的心思,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对于企业家来说,辛苦创建的江山,能够在下一代人的手里,继续发扬光大,最是值得骄傲,哪怕只是守住,也可以安心。退一步说,即使希望安享晚年,也要把交接换代的问题处理好。
不管企业家创建的企业规模有多大,如果解决不好交接换代的问题,一切都会在瞬间消失。只有切实的做好交接换代,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的海洋里健康而茁壮的成长。
犹豫不决,引起的交接惨剧
第一代民营企业的交接班过程中,有的企业实现了顺利交接,有的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。但凡交接班,都是很烦恼的事情,稍有不慎,就造成了极大的变故。历史上最为典型的交接班换代悲剧,是唐朝初期的玄武门之变。
李渊入主长安后,在秦王李世民的运筹帷幄下,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割据政权,其他割据政权纷纷归顺了唐朝的中央政权,国家再次大一统。天下平定后,李渊在立太子的事情上犹豫不决,从而生出是非来,酿出了玄武门的悲剧。
李世民的功劳实在太大,同时掌管着国家军权。出于将来安全接管国家的需要,太子李建成联合李元吉,合力排挤李世民。隔年,李建成向李渊建议,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,借机砍掉李世民的兵权,并趁机除掉李世民。危急时刻,李世民先发制人,杀掉了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,并逼迫李渊退了位,由自己接管大唐江山。
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,之间的是是非非,已经无从考证。能够确认的是,李渊的三个儿子,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,确实出现过血腥杀戮,血腥杀戮的胜利者李世民,成了大唐新一代领导人。
现今企业的交接换代中,虽然没出现玄武门的血腥,但在巨大的利益冲突中,也出现了因为企业的继承,兄弟反目成仇的事情。
常州有家公司,建厂以来,一直顺顺当当,两个儿子在公司里,各管一个部门。在一家三口的全力经营下,企业一片欣欣向荣,高峰时节,职员数达450人之多。
随着老板年事增长,老板有意退出企业管理,把企业转交给自己的儿子,让儿子继续承担企业管理的职责。但到底选择哪个儿子,老板跟李渊一样犹豫不决。
两个儿子知道父亲即将退位,但还没有确定接班人的事情,都希望能够承担企业管理的职责,从而为最后继承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。于是,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核心员工,以便加大自己在公司里的权重,继承企业管理权,明争暗斗起来。
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市场压力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,企业的崩溃,大都是从公司内部高级职员的斗争开始,尤其是核心成员的斗争。这家企业也不例外。在两个儿子的争夺下,企业效益一落千丈,等老板发现事态不对时,企业已经走进了不归路。
跟唐朝的李渊一样,这位企业家在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,也是犹豫不决。直接后果是,企业在两个儿子的争夺中,最终破产,两个儿子自此也反目成仇。
犹豫不决,会给有资格继承的人带来误解,同时,会引发人的劣根性,往往会导致剧烈的内斗。作为企业家,本能的希望下一代人能够通力合作,不想对任何人造成伤害,从而才出现犹豫不决的状况,这种想法是好的,但结局往往与想法背道而驰。
干净利落,顺利的换代交接
在继承人的选择上,有些帝王做的相当到位,百年之后的事情,身前就巧妙的安排好。三国时期的曹操,就是这样的好例子。
曹操最中意的曹冲死后,曹操也为继承人的事情烦心不已。曹丕与曹植,各有特色,曹丕长于政治,但为人阴险,曹植长于文学,宅心仁厚。到底让哪个儿子做曹魏帝国的继承人,一时之间,曹操也难以取舍。
曹丕与曹植的幕僚们,各保其主,费尽了心思,为曹丕出谋最多是司马懿,为曹植划策最多的是杨修。双方你争我夺,都希望将来能够拥护自己的主子,继承皇位。
曹操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枭雄,在继承人的选择上,曹操明白,决不能优柔寡断、拖泥带水,必须在自己百年以前,做出明断。
儿子终归是儿子,不好处理,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,改变两个儿子之间的权势对比,让权势大的儿子做继承人,以便自己百年后,继承大位的皇子能够顺利接班,不至于出现大的动乱。
皇位最好是由政治能力高的人接任,曹丕已经成了曹操的最终选择。确认曹丕为继承人后,曹操的做法非常简单,杀掉曹植的老师,曹植最大的谋臣杨修。杨修是曹操的宠臣,更是儿子曹植的师傅。杀掉杨修,跟随杨修的幕僚,自然明白,已经不能继续跟随曹植,大部分会散去,转而跟随曹丕。曹丕接大位后,即使有人继续跟随曹植,因势力完全不对等,也无法闹出事情来。
中国历代皇位的争夺,向来异常血腥,像曹操这样,仅通过杀掉一位心爱的大臣,就解决掉继承权的难题,实在精妙。
苏州一家制造公司的老板,采取了另一种办法,提前培养继承人,也获得了交接换代的平稳过渡。大儿子25岁时,老板让大儿子担任了总经理助理,协助治理企业。至于小儿子,参加工作后,只让他在某省担任销售总监。
几年后,大儿子已经对公司总部了如指掌,对公司的经营也是轻车熟路,此外,公司总部所有的干部,均由大儿子招聘选拔而来。又过了两年,老板决议退位,将公司交给了大儿子。
曹操与苏州这位老板的换代交接,异常顺利,几乎没有出现变故。这样的交接班,是每位企业家都希望的。交接班的问题上,不能拖,也不能含糊不清、犹豫不决,如果像前文所述,往往会出事,只有正确的应对,才会避免出现前文提到的惨剧。
不管是什么企业,都存在交接换代的问题,即,继承人的选择。这方面,笔者认为,要做好交接换代,实现企业平稳过渡,企业家们应该注意三点:
及时培养。最合适的办法,是及时确定继承人,并让继承人早早介入企业管理,让继承人在企业内部,熟悉企业经营、并打造继承人的势力圈。即使自己突然变故,因为继承人已经拥有足够的势权,企业能够正常的发展下去。根据各继承选择项的喜好,进行早期的分别培养,像苏州那位企业家一样,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。
权势配给。并非所有的企业家,能够早早认识到交接换代的问题,能够将各继承选择项进行分别培养。出现类似曹丕与曹植的情况时,还是要尽早确立继承人,并将非继承人的势力尽最大可能的消弱。如此,也能够实现平稳过渡。
适时交权。继承人培养到位以及权势配给好后,需要适时交权。在中国,很多事情都坏在拖延上。这是一种心理暗示,会让低权势的继承选择项认为,当前的公认的继承人并不合格,自己存在继承的机会,从而生出不必要的是非来。适当的时候,将权利交给心目中的继承人,彻底断绝其他继承选择项的心思,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对于企业家来说,辛苦创建的江山,能够在下一代人的手里,继续发扬光大,最是值得骄傲,哪怕只是守住,也可以安心。退一步说,即使希望安享晚年,也要把交接换代的问题处理好。
不管企业家创建的企业规模有多大,如果解决不好交接换代的问题,一切都会在瞬间消失。只有切实的做好交接换代,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的海洋里健康而茁壮的成长。